留言板  
回覆此篇留言 回到留言板 | 管理者
我要留言:
6639) IP記錄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0; .NET CLR 1.1.4322)  Instant Messenger 
Ambar 
地點:
週四官邸
星期三, 四月 8, 2009 03:27  回覆

閱讀著龍應台女士與其長子安德烈合著的熱門家書--親愛的安德烈--時,讀到一篇有關椴樹的描述。
開頭因為母子倆談論著有關年輕人喜歡的流行音樂與媽媽年紀喜歡的音樂。龍女士在文中提到她小時候音樂課時學到了許多德國藝術歌曲,像鱒魚、野玫瑰、菩提樹等等。因為這首菩提樹讓龍女士引發了菩提與椴樹的比較。因為舒伯特這首歌的德文原名是「Der Lindenbaum」,中文和日文都翻成菩提樹。但龍女士因為嫁到德國,有機會到德國的東柏林有名的大街「Unter den Linden」,才發現立在道路兩旁的樹不是菩提樹,而是一種在台灣從未見過的樹,於是她便花了許多時間搜索資料,原來Linden不叫菩提,而是學名是Tiliaceae的椴樹,花特別香,做出來的蜜特別醇。且椴樹密布於中國的東北,北京也有許多。歐洲的椴樹是外來種,如何來的已不可考。椴樹在中歐人心目中是甜蜜的家鄉之樹。日耳曼人把椴樹視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文中提及許多椴樹的意象,最後為何中、日都將椴樹譯為菩提,她認為翻譯的人如果譯成椴樹,也許就不會被我們傳唱一世紀,因為椴樹一種從未見過、無從想像的樹,在我們的心目中是不能激起任何聯想的。而菩提樹,確充#@*%!義和遠思。
也許在潛意識裡,飄洋過海的教授被椴樹花香勾起了對溫馨甜美的家園、和平靜謐的生活、溫暖的愛情和親情所吸引,因此愛上了椴樹的香氣吧。
謝謝教授在課堂上時不時聊一些她的生活經歷,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長了見識。要不是因為教授先前提到椴樹的話題,在拜讀龍女士的大作時,我也沒有那麼深的體會。
留言內容:
訪客姓名:
密碼: